close

  環境保護部日前通報一季度環境違法案件處理情況,其中涉及江蘇12個污染大戶。發人深思的是,這些污染大戶大部分位於蘇北沿海地區,分佈在化工產業園、沿海化工園、生態化工園等園區。自然生態環境優勢,本是蘇北振興的最大本錢。若丟失這一資本,則後發優勢也將不復存在。
 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,蘇北一些地方接連曝出環境污染事件,當引起我們重視。這些污染行為,不少都是產業轉移而來的企業所為。事實上,許多污染企業往往也是產值大戶、利稅大戶。這些利益,對處在發展關鍵階段的蘇北很多地方而言,往往誘惑難當。
  但越是誘惑難當,越要保持定力。後發的蘇北,切不可重走“先污染再治理”的老路。雖然蘇北不少地方表示禁止審批建設各類重污染工業項目,有的地方明確說不再新(擴)建重化工業項目,但在招商引資實際工作中,卻並未嚴格執行。而對轉移而至的工業項目,往往談“優惠政策”多而提“環保要求”少,“親商”多而“監督”少,使得各地環境監管常常形同虛設,讓一些企業有了可乘之機。
  在去年召開的蘇北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,省領導專門強調,“蘇北要堅持優化結構,更大力度推進新型工業化”,“堅持環保優先,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”。毫無疑問,蘇北廣闊的腹地空間,是江蘇發展的重要生態稟賦。儘管過去蘇北的自然生態保護得還比較好,但現在已步入工業化、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期,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壓力必將日益增大。
  蘇北的“後發”,不應是“急吼吼發展”,當轉為“厚積薄發”,哪怕速度降一點,也要堅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,大力發展循環經濟,提高集約開發水平,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。對於產業轉移,蘇北地區一方面要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和提高基礎設施水平,進一步提高承接能力和水平;另一方面,則要做好規劃和取捨,在招商引資中堅持“有所為有所不為”,堅決對危害綠水青山的眼前利益說“不”。
 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,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。眼下的蘇北地區,尤應如此。我們說,沒有蘇北的全面小康,就沒有全省的全面小康。同樣,沒有蘇北的綠水青山,也就沒有全省的生態文明。  (原標題:青山綠水 是最大資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u57nuzp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